新闻动态:
海洋时事聚焦
日期:2014-12-01 作者:中国海洋在线网
近日,第二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国海洋文化经济论坛在浙江宁波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海洋文化资源的内涵、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海洋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利用等进行了交流,共话海洋文化发展。
海洋文化产业是推动我国向海洋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而发展海洋文化首先要弄清海洋文化的内涵。“有人认为中国只有农耕文化,没有海洋文化,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西方国家才有海洋文化,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浙江省定海海洋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金涛认为,早在史前时期,中国沿海的原始岛民就开始了海洋捕捞和远海航行,而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西方国家则是在中世纪后才形成,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与西方在海洋文化的形式和特质方面也有所区别,西方以海岛掠夺或冒险扩张的航海方式为主,而中国以耕海牧渔或航海探险的海洋活动为主。
与会专家认为,自从秦汉时期开通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以来,海洋一直是沟通中国与亚欧非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大动脉。明清以来因海禁等原因导致海洋交流衰微,南亚航路逐渐为欧洲国家所主导,并成为其对亚洲实行殖民统治的通路,这也是中国近代走向落后的原因之一,中国的发展需要重拾海洋文明遗产,发展海洋经济。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文化资源。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张鹏表示,近年来全国的文化产业呈现出空前的活力。中国海洋文化节、中国(象山)开渔节、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海味浓郁的节庆会展叫响了海洋文化品牌。海洋旅游度假区、海洋主题公园……一大批以海洋为主题的新兴创意产业在全国各地破茧成蝶。仿古木船、渔民画、贝雕……以海洋为特征的工艺美术品制造业、销售业发展势头强劲,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海洋文化企业正在崛起……
然而,很多人却忽视了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问题,令人遗憾。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傅祖栋则认为,当前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部分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存在面临流失甚至消亡的威胁。宁波大学副教授鲍展斌认为,应该传承与开发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一批海洋文化产业骨干企业。他建议,重点发展滨海文化旅游、休闲渔业、海洋文化艺术等。建立海洋文化中介机构,积极培育和发展海洋文化市场。同时,制定发展海洋文化产业规划,建立合理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经营机制,加强法规建设和市场管理,促进海洋文化市场繁荣和发展。
此外,专家们还呼吁加强海洋文化景观的保护。宁波大学教授李加林说,很多地方都有宝贵的海洋文化景观。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各地都沉浸在开发海洋文化景观的热潮中,但不合理的开发方式会使这些海洋文化景观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他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海洋文化景观资源的价值,落实相应的保护措施,科学合理地选择海洋文化景观开发利用方式。
版权所有:广东海洋发展研究会 CopyRight 2013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22937]